信主十几年来,信仰的路、生活的路,走得并不顺利。好多时候我不能理解神的作为。然而,苦难也好,顺利也罢,神对我的爱,依然是无法否认的真实。

神就是爱

艾若诚

心里的空洞

          我的父亲是电台记者。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像他一样,长大做记者,可以去很多地方,认识很多人,问许多问题。然后这些满满的素材日后可以用来写小说,做个知名女作家。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学习很好,作文屡屡得奖,后来成功考入了梦想的大学,感到自己的梦已经圆了一半。心里觉得自己很能干,靠个人的努力走在自己设计的道路上。

        在当时的就业情况下,在名校的热门专业读书就像进了保险箱,当前的课业和未来的前途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我们大学的学业很轻松,许多自由时间。父母在经济上给我很好的支持,生活上我从来没有缺乏担忧过。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但工作很容易找,而且工作中能很容易积蓄社会资源,收入待遇都不错。在大学四年里,有的就是大把时间和无边无际的自由。

        在这种奢侈的自由里,我读了很多书,既是出于兴趣,也是排遣孤单。其中有一本书的内容,我至今还有印象。大意是说中国文学的四大主题, 是爱情、死亡、隐逸和思乡。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这个概括很震撼, 传达出一种类似宗教感情的信息。也许是时间太多,我开始考虑人生意义的问题。和同寝室的同学问起他们想不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几个人都说我迂, 人生意义有什么可讨论的,想这些有什么用?班里有个男同学是基督徒,他从不和我们传教,但为人友好,总是挺快乐的样子,让我们觉得他还是有些不同。我觉得他可以有更好的答案,就向他借圣经看。他很慷慨地送了我一本新的软皮本《圣经》。只是我看了《创世纪》的几章就觉得要打瞌睡,也就不了了之了。

        然而,我确实感觉心里有个空洞,好像人生应该不止于读书、工作、成家、生老病死这样的既定程序。但究竟还缺什么,我也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大学毕业后,我阴差阳错地来到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很快恋爱成家了。后来我从公司辞职,去一家新杂志工作。

初生兴趣

        因为姐姐在美国安家工作生活很幸福, 加之我在记者行业,接触的不少商界精英都有国外学历。我一直有留美读书的想法,觉得这是事业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必要一步。老公本来没有这个念头,被我游说着,也有了这个想法。为读书和申请学校折腾了几年,终于老公有了一所美国南部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我也就在他入学三个月以后以学生家属的身份到他那里去了。

       因为我已经在国内考完了GRE和托福,我在老公身边除了少量的学校申请就没有什么事情。除了照顾好他的生活,我就在周边几个教堂参加他们给国际学生和家属开的免费英语课。这类课不少是美国老太太办的,她们给我们买教材,陪我们练口语,过节还给我们送礼物,总之对我们特别好。 而且她们从来不像我预想地拉我入教,只是在与话题有关的时候才分享一些她们的信仰。学校学生办公室给我们联系的美国友好家庭一家也是基督徒,总是时不时请我们吃饭,对我们问寒问暖。经常和这些人接触,使我对基督教有很好的印象。

        当时在南卡教堂有针对中国学生的周五查经班,因为是小组学习,参加的人只有六七个,气氛比较放松,有很多自由提问和讨论。我特别喜欢去,潜意识里感到我在那里能找到人生意义之类的问题的答案。每到周五晚饭后就拿着圣经早早等着门口等邻居来接我去教堂。当时自己问题特别多,可是教课的老师很有耐心,总能从圣经里找出经节给我看。 我也就对圣经产生了很大的尊敬和兴趣,所以回到家也喜欢翻圣经看。   

       有一次和老公吵架,心里气得很,怎么也静不下来。忽然想,对生气圣经上是怎么说的呢? 我就在圣经后的索引中找关于“怒气(anger)”的章节段落,被指向的经节是箴言书1632节:“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我当时就被震动了,觉得这本书很特别,我以为会看到讲不该生气,生气如何伤身体之类的话,然而《圣经》里的话,完全体察我克制怒气的难度之大,还说一旦做到控制情绪,是比勇士攻取城池更大的成就。好像写这本书的人,对人的里里外外知道得太清楚了。因为这件小事,我对圣经有了更大的兴趣。

祷告蒙应允

        当时我和老公准备买车。我们周围也多是刚来上学的没车的朋友,每次看车要请有车的学长车接车送,还要人家帮忙试车和讨价还价,特别想把这事情早定下来。我和平时带我去查经的雅玲姐谈到我们要买车。没想到她在查经结束要祷告时,就把我们买车的事提出来请大家为我们祷告。我当时还有点不习惯。后来回忆起来,其实还是我对祷告心里不相信。不相信我们的祷告神会听会理睬。谁知很快我们就顺利地买到了一辆美国旧车。价格公道,车况也好,尤其外观特别新。这件事让我开始对祷告将信将疑。这辆车跟了我们六七年,基本没出过什么麻烦,是我们生活中一份很大的祝福。

       后来查经班多了一对从新加坡来的华人夫妇,丈夫专门来美国神学院深造神学的,太太孩子随行。大概因为我是查经班里唯一的慕道友,他很快把我看作重点发展对象。每次查经结束吃点心的时候,他总要问我有什么不理解或者有感触的。也是做记者的职业影响,也是兴趣使然,我确实有很多问题。对我的疑问,他总能很快从《圣经》中找到相关章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应答出来。看到他对圣经的话这么熟悉,这么认真,我对圣经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就这样几周下来,这位刘兄弟忽然对我郑重地说:“小燕,我每天都在为你信主祷告。”我大吃一惊。老实说,我自己觉得对基督教还是在观察阶段,对团契也很享受,但从没认真想过自己要从旁观者加入进去做基督徒。然而,他的这句话真的给了我一个震动和提醒,就是神不仅是他们的神,也可能成为我的神。

在将信将疑中经历神

       那段时间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我相信神的存在,也相信自己有罪,相信耶稣为我而死让我和神能和好。然而,我当时有很多犹豫和挣扎。

       对我来说,信主的头一个障碍就是担心别人的眼光。我在国内读大学三年级期间,回家时在火车上碰到一位基督徒。他很热情地和我们分享基督教,我们几个人一起和他辩论,嘲笑他迷信愚昧。我妈妈在美国探望姐姐时被邻居老太太带到教堂几次,她探亲结束人家还给她圣经和几本宣教说做礼物。妈妈当时给我们说基督徒不错时,我还说她是被糖衣炮弹攻击了。如果我信了基督,不就也成了人家嘲笑的对象。尤其想象回国后,同事会觉得我如何古怪,我就望而却步。

       这种想法缠绕了我几个星期。但因为呆在家里也没事,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去查经班。不记得大家是在分享什么事情了,一位姐妹感慨说,我们好多人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很重,对神的感受却不介意。这一句话听得我一惊,好像就是专门说给我的。 想想自己确实对别人怎么看我看得比神的感受重要,心里感到神的责备。如果神那么伟大、全能、美善,当然神怎么看应该比任何人怎么看我都重要。这个提醒让我心里坦然了许多。      

       对我来说,另一个我信仰上的障碍就是自己对一些基督徒的为人处事有看法,继而影响了我自己对神的信心。虽然我接触的绝大部分基督徒都可爱热情,充满喜乐,很有感染力。但也有个别人为人做事不太成熟,让我觉得信主的还不如不信的。我不信主也可以做个好人。然而有一天,一位姐妹突然在没有任何前提的情况下和我说:“我们都是罪人,把眼光放在人身上总是会有失望,只有基督是全无瑕纰,给我们信心和指望的。”她的话让我又是一惊。因为她就是我暗暗有意见的那位。信主以后,我对罪的认识比以前多些。我们基督徒,不过是蒙恩的罪人,不一定比非信徒在各方面更优秀。我们不同的,只是愿意承认自己对神的亏欠,接受神通过基督给我们的饶恕。

   

初信的挣扎

          那年复活节前夕,教堂周日的单张上有一条信息,说有几个慕道友要在复活节受洗。我当时心里一动,好像这几个月对信仰的探索需要有一个结论,就去找牧师说我想受洗。大家都为我欢喜。回家和老公说,他多少有点不安。虽然他和牧师及信主的兄弟姐妹也有很多接触,对大家印象很好,但他总觉得基督教和他个人无缘。我做这个决定让他觉得有些突然。然而他很开明,也非常尊重我的意愿,我就在复活节的时候受洗了。

          受洗前夜,我非常不安。开始怀疑自己受洗的决定。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受洗时要宣誓,而且是向那么多人宣誓,我自然会被这些誓言所约束,这不是给自己找来的限制吗?那天晚上,不知怎么就梦到了耶稣,梦到他受死后被抬下躺在那里,裹他的麻布里渗出血来。整个画面昏黄,像老电影,却有真实得像我就在当场,能嗅到当时的发潮的空气。从梦里醒来,我心里不知怎么平静了很多。早晨从从容容地去受洗。

          受洗以后,我在属灵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相反,好像终于通过了一个考试,完成了一个项目一样,在信仰上开始懈怠了。因为我以前苦苦追问就是想知道神和我的关系,现在受洗,好像是承认和建立了关系,就好像结婚了不需要再谈恋爱一样。虽然有的姐妹提醒我, 需要花时间灵修祷告,我灵修祷告的时间反而比以前还少了。现在想起来,我是觉得和考上大学时一样,觉得自己得救了,进了保险箱,不需要努力了。

          然而,不管我的头脑和意识如何,我已经被收为神的孩子。受洗不久,先生教我学开车,因为我们的车是手动的,我又特别笨拙紧张,将刹车踩成了油门,车子跳上一个坡,又翻过坡向下冲,而下面就是车来车往的高速路。老公大惊,猛转方向盘,车才在坡上一个土坑里停下了。万幸的是有惊无险,我们都没受伤,车也完好无损。老公回过神来,说:“神在保护你。”

          信主给我带来的变化是渐渐的。很长时间,我和其他没有经历救恩的人,依然把事业和个人成就看作我的追求目标。不久,我申请读书的加州伯克利新闻学院和我联系,问我是否感兴趣做一年访问学者。这虽然和我读学位的想法有出入,但我当时急于摆脱做家属的“附属”地位,虽然老公对我换成访问签证有顾虑, 但他没有阻止我的决定。然而当时伯克利新闻学院的办事人员没有意识到我人已经在美国,只需要在境内换签证。我接到正式表格时,已经来不及在境内等几个月换签证了。我只好决定去第三国墨西哥签,签好了直接去伯克利。

          当时急着想着伯克利做访问学者,结束“煮妇”生涯。真的在机场和老公分别的时候,我非常地难过和不舍。两个人都担心我在墨西哥签证被据,就只能直接回中国了, 那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当时我的眼泪哗哗地流,感觉像生死离别一样。他安慰我说:“你是神的孩子,神会保护你的。”          

         我在墨西哥很快转好签证,在伯克利如期报到。老公因为这件事,觉得自己的无力,心软了下来,感觉神的真实,开始认真地考虑信仰。他很快就信了主 ,而且在属灵上迅速成熟起来。因为有他同行, 把我从信仰的懈怠中拉了出来。感谢神的保守,我们虽然分处两地多年,关系一直很好。

 

        一意孤行的代价

         这些年来,神给我们的恩典不断。然而,我心里很久不能释然的,就是自己最殷切的祷告神没有成全。我申请硕士,以及后来申请博士时,都希望能和老公在同一个城市,结果总是没有达成。 读硕士时,虽然我们两周可以见一次,但每次分开都很难过。读博士时女儿已经18个月,因为我不会开车,老公自告奋勇把女儿留在身边,我就每周搭车回去看他们,每次和孩子分开,我的心都像刀割一样。虽然我一直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然而和家人分开的思念和歉疚,让我这段时间度日如年。

          很长时间,我求问神为什么不能给我机会,让我既能实现自我,又可以兼顾家人。然而,回头看来,我没有问问自己,在两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孰重孰轻。最近有一次整理电子邮箱,无意中发现多年前我离开老公去加州时南卡教会一位长者发给我们夫妇的长信。信里情词恳切,说到夫妻分开不是神喜悦的安排,希望我们能慎重考虑我读书的决定。 当时自己根本没有听进去。然而,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和至亲分离的痛苦后,才意识到自己因一意孤行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一直把事业当作自己的产业,却没有看到神给我更好的东西要我保守珍惜。

          这段分离给我的教训就是,没有什么个人的事情比完整稳定的家庭更重要。现在我博士毕业,恢复全职煮饭婆身份,在家照顾老公和两个孩子,每个周日全家一起敬拜上帝。这和我以前做成功职业女性的蓝图大相径庭,却给我更多的平安和幸福感。

神的同在

          回过头看,在我漫长的求学路上, 神一直保守供应我们一家,从来没有让我们缺乏过。因为学开车出过事,我很久不敢学车, 不得不把女儿留在老公身边。当时他老板恰好换了学校,新实验室建了一年,老公没有试验可做,反而成全了他照顾女儿。我每次要回来看家人都需要找人搭车,有的时候搭车机会在临行前一两个小时才出现。我们常为找到可靠稳妥的搭车机会祷告,神也眷顾让我总能得以成行。我们有一段一家三口依靠老公读书的奖学金,小宝贝也养得圆圆胖胖,教会姐妹送来的小孩儿衣服多得穿不了。多年来, 更重要的是神对我心思意念的保守。在美国高校读书,受很多自由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影响, 我时不时在信仰上有怀疑和挣扎,每次神都借周围的人、事、环境,把我拉回他身边。我信主很长时间,愿意读经,喜欢读属灵的书,尤其特别喜欢看见证类的书,看神在别人身上的作为。自己对祷告有很长时间始终将信将疑。 然而,情势迫切时不得不祷告,每次都真实经历到神的感动。渐渐自己也接通了与神沟通的管道。

          我们一家来到三镇后,这里的华人教堂在属灵上有很好的牧者,团契上有很多爱主爱人的弟兄姐妹,感觉被领到了一块福地。因为周围人的感染,也渐渐改变了“思想基督徒”的行事方式,不再一味痴迷于属灵书籍,愿意在行动上表达和传递我所经历的神的爱。

          信主十几年来,总觉得对主有很多亏负。尤其是因为时间场合等限制,从来没有写过一份见证。 这篇见证,也是写写停停。 最后想说的,不过就是一句话。神是爱。 好多时候我不能理解神的作为,然而, 苦难也好,顺利也罢,神对我的爱,依然是无法否认的真实。